金年会·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| 2024版

《采石场惊魂》导演:《直到黎明》对新作的影响很大!

阅读量:751 | 作者:超级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2025-02-23 02:54:57

提到互动式恐怖游戏,《直到黎明》(UntilDawn)无疑是玩家心中一颗耀眼的明珠。这款2015年发布的游戏以其紧张的剧情和高度沉浸的选择机制,引领了一场互动电影式游戏的风潮。而2022年推出的《采石场惊魂》(TheQuarry),同样由SupermassiveGames打造,也被誉为《直到黎明》的精神继承者。

《采石场惊魂》的导演威尔·拜尔斯(WillByles)近日在一次访谈中坦言,《直到黎明》对他的创作影响极其深远。“在《直到黎明》中,我们发现玩家对于选择与后果之间的联系非常敏感。这不仅是游戏机制的核心,也是玩家情感与故事紧密结合的重要桥梁。这一理念延续到了《采石场惊魂》,但我们也在尝试将其提升到新的层次。”

熟悉但进化的叙事方式

在《直到黎明》中,游戏的最大特色是“蝴蝶效应”机制。玩家的每一个选择,无论看似多么微不足道,都会在后续剧情中掀起惊涛骇浪。《采石场惊魂》继承了这种叙事方式,但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扩展。例如,游戏加入了多重视角切换的叙事手法,让玩家不仅能体验主角团的恐惧,还能更直观地感受到“敌人”视角的威胁感。这种双线交织的叙事增加了游戏的悬疑感和情感张力,使玩家对故事的参与感更加强烈。

《采石场惊魂》通过更精致的角色刻画来深化叙事效果。从年轻夏令营指导员们的轻松玩笑,到夜幕降临后的恐怖追逐,游戏中角色的成长与情感变化成为了推动剧情的重要因素。导演威尔表示:“我们不仅希望玩家对角色产生共鸣,更希望他们在面对抉择时能真正体会到责任的重量——这正是‘互动叙事’的核心魅力。”

技术革新为体验加码

在技术层面,《采石场惊魂》较《直到黎明》更进一步。例如,游戏采用了最新的动作捕捉与面部表情技术,极大增强了角色的真实感。威尔提到:“恐怖游戏的一个核心挑战在于如何让玩家信任角色的存在感。当你觉得角色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,恐怖的体验就会成倍增加。”这种技术的升级,让《采石场惊魂》的紧张氛围更具感染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《采石场惊魂》还推出了一种“观影模式”。在这一模式下,玩家可以将手柄放下,纯粹以观众的身份欣赏游戏剧情的发展。这种设计无疑源自《直到黎明》的“互动电影”理念,却在形式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,满足了不同玩家群体的需求。

《采石场惊魂》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对玩家选择的多样化演绎,这也是《直到黎明》遗产的延续与升级。

选择与后果的深度演绎

在《直到黎明》中,每个角色都可能因为玩家的一次失误而永远离场。而《采石场惊魂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选择的复杂性。威尔表示:“我们设计了超过186种可能的结局,每一个选择都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故事。即便是两次看似相同的对话,也可能因为玩家的不同应对方式而触发截然不同的后续情节。”

这种复杂的选择系统不仅考验玩家的策略思维,也让游戏重玩价值倍增。许多玩家反馈称,他们在第一次通关后急不可耐地开始新一轮尝试,只为探索“如果当时选了另一条路,结局会如何”的未知魅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威尔还透露,《采石场惊魂》的团队在构思时特别关注“选择的情感效应”。例如,某些选项看似能够让角色脱险,但却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。导演笑言:“我们喜欢玩弄玩家的心理,给他们一种‘柳暗花明又一村’的错觉,结果发现这条路其实是通向深渊的捷径。”

恐怖氛围的独特营造

《采石场惊魂》在恐怖元素的呈现上也下足了功夫。与《直到黎明》偏向心理恐怖不同,《采石场惊魂》在心理恐怖与视觉恐怖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。游戏场景从白天的阳光明媚到夜晚的阴森恐怖,氛围变化让玩家时刻保持警惕。音效设计也是一大亮点,幽远的狼嚎、枝叶的沙沙声与突然的低沉鼓点都恰到好处地强化了恐怖感。

威尔还透露,《采石场惊魂》的部分灵感来源于经典恐怖电影,比如《十三号星期五》和《月光光心慌慌》。这些元素通过游戏中精心设计的场景与叙事手法被巧妙融合,使得《采石场惊魂》既有现代互动游戏的创新,也饱含对传统恐怖文化的致敬。

结语:致敬经典,超越经典

《采石场惊魂》不仅是一部承接《直到黎明》精神的佳作,更是一次对互动恐怖游戏极限的大胆探索。从叙事深度到技术表现,从玩家选择到氛围营造,每一处都展现了SupermassiveGames的用心与创新。如果你曾经沉迷于《直到黎明》的选择权重与恐怖张力,那么《采石场惊魂》绝对会让你感到耳目一新。

在未来,互动式叙事恐怖游戏又会如何发展?我们拭目以待。而眼下,《采石场惊魂》已经站上了这一类型游戏的新高峰。



精选热点新闻
MORE →